查看原文
其他

论西洋钟表,原来乾隆帝才是真正的头号玩家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2-01-21


乾隆十八年(1753年),法国传教士汤执中作为耶稣会士前往中国传教,为引起当朝皇帝的兴趣,对植物学颇有研究的他向乾隆帝进献了众多异国花卉。


某日,他向乾隆帝敬呈了一株特殊的欧洲植物,并对乾隆帝说,这种植物的叶片会随触而动,不一会儿又会重新舒展,听闻此物如此奇妙,一下子便引得乾隆帝极大的兴趣,一试果真如此。


龙心顿时大悦,乾隆帝特别将其命名为“知时草”,并命宫廷画师郎世宁将其描绘下来,这幅流传后世的作品正是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曾著录在《石渠宝籍续编》的《海西知时草》




清 郎世宁《海西知时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这株“知时草”被进献入宫后,乾隆帝对其钟爱有加。他还在郎世宁的《海西知时草》上兴致勃勃地题诗道:“西洋有草,名僧息底斡,译汉音为知时也......以手抚之则眠,逾刻而起,花叶皆然。其起眠之候,在午前为时五分,午后为时十分,辄以成诗,用备群芳一种......”


从乾隆帝的题诗中可以知晓,这株“知时草”具有不同寻常的特质,它的花叶被触碰后会立即闭合,过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原来的盛开状态,在午前为时五分,午后为时十分时开合。他特意为这株小草取名“知时草”,意为“知道时间的小草”。


对此,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委会理事、古董钟表文化传讲人常伟认为:“这点可以看出当时的乾隆帝对于钟表的计时已能够精准到分的概念,这也反映了西方时间制度及西洋钟表在中国宫廷尤其乾隆时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乾隆帝对于西洋钟表的喜爱由来以久,早在雍正八年,刚刚二十岁的弘历便写下了《自鸣钟》诗作:“考时定律佐三农,此钟之利贻无穷。诗中,他对钟表在确定时间、考订历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清-高宗弘历卷十四



可以看出,当时还身为皇子的弘历不仅将自鸣钟的价值提升到了国计民生之层面,同时还流露出了对这种来自西洋精确计时仪器毫不掩饰的赞美。


“钟表”作为18世纪宫廷艺术的杰出成就,既有西洋之艺,又具东方之韵。自明朝伊始,收藏和把玩钟表之风逐步盛行,直到清乾隆年间,乾隆帝更是将此风潮推向了极致。


恰逢西洋钟表进入中国宫廷的420周年之际,北京保利拍卖将于今秋重磅亮相来自乾隆时期西洋宫廷钟表,传承有绪,蔚为大观。



“弘历的世界II”展览现场



其中,以“清乾隆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清乾隆-嘉庆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清乾隆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等为代表的明星拍品,将全面呈现出乾隆时期宫廷钟表的高超艺术成就。


西洋钟表界的超级玩主

引领皇室新时尚


明万历年间,蔚为壮观的中西文化交流大潮涌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以“进贡”的名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进行基督教的传播,与他随行的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

 

对于传教士来说,要想使基督教信仰在中国立足,就必须与最高统治者皇帝进行接触,这至少可以通过当今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为传教事业打开一路绿灯。

 

1600年,利玛窦随“自鸣钟、日晷、望远镜、火枪、十字架、圣母玛利亚像”等40多件贡品向万历皇帝献礼,另人惊奇的是,一对珐琅工艺制作的自鸣钟一亮相,便受到万历皇帝的赞美和喜爱。

 

据一同参与此次朝贡的庞迪我神父记载:这两件钟表“一座大铁表,装在一精工雕刻,饰有许多金龙的大盒内;另外一座小的也很漂亮,一掌高,完全镀金,是一件极美的精品。




清乾隆 清人绘《万国来朝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钟表是西方传教士打开中国宫廷的敲门砖,这两架自鸣钟也堪称今后皇宫收藏和使用自鸣钟的源头,自此,利玛窦便时常向明朝皇帝进献自鸣钟。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津认为,“明朝末年,来华的传教士为了谋求教务发展,在反复探索、权衡之后,采取了以展现西方先进科学为主旨的传教策略,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崭新的一页。”


这些明朝传教士,他们或进献从欧洲携带来华的钟表仪器,或以学识、技术向中国社会特别是宫廷提供服务,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此期间,他们亲自或指导造办处工匠制作了大批的钟表仪器,影响了当时宫廷的学风,进而使引进、购买和制造钟表仪器变成宫廷自觉的行为。


自从利玛窦用钟表打开中国皇宫紧闭的大门,三百年来,中国宫廷对于钟表的热情只增不减,直到乾隆时期尤甚。从那时起,乾隆帝更是将皇室帝王的新时尚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仅承续了康熙、雍正钟表收藏的基础,还将宫廷钟表的收藏规模进一步扩充,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




清 郎世宁《乾隆帝戎装骑马像》故宫博物院藏



以朝贡为例,每到宫廷中的重大节日或帝后的寿辰,各地官员都要进表纳贡以示祝贺,这是清宫钟表收藏数量增加的重要体现。

 

宫廷里的做钟处在乾隆时期同样达到鼎盛,乾隆帝经常亲自在宫中指挥制作自鸣钟。他非常重视这些工匠,经常与工匠一同商讨钟表的制作。直到乾隆三十七年,宫廷里的做钟处已经有了数十间,规模进一步扩大

 

即便宫中拥有制作钟表最精良的团队,乾隆帝依旧没有满足,经常会遣人前往海外定制。


乾隆十六年,乾隆帝亲传的圣旨中记载:“从前准太进过风琴钟上玻璃圆球因呈进时损坏,着刘山久带去赔做,至今未见呈进,着海寄信查问......”可见,乾隆皇帝为了钟表上的一个玻璃圆球,竟不惜让西洋商人从欧洲定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过来,足以看出乾隆帝对于钟表的喜爱与痴迷。


此外,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广州是当时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外国进口的西洋钟表会在广州进行大量集散。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广州地区开始出现钟表制造商,到乾隆时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这同时也成为我国生产自鸣钟的重要阵地。




清乾隆 铜镀金珐琅羽人现寿钟 故宫博物院藏



广州地区制造的钟表(即“广钟”)是乾隆时期极为重要的“中国钟”。根据研究指出:广钟可分为三类:一是极品广钟,大部分作为贡品被官员订购后进入清宫;二是作为市场供应的精品广钟;三是普通广钟。


从清宫现存的广钟藏品来看,广州钟表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整体外型多为房屋、亭、台、楼、阁等建筑造型,或者做成葫芦、盆、瓶等具有吉祥含义的器物形状,以象征“天下太平”。

 

广州钟表还有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即其表面多是色彩鲜艳的各色珐琅。这种珐琅又称“广珐琅”,是广州工匠在西洋透明珐琅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发展起来的,其鲜艳透明,有黄、绿、蓝等颜色,珐琅上的装饰花纹细密繁褥,层层叠烧,很有规律,是其它地方的钟表所不具备的。


以上“广钟”所表现出来的宫廷御制钟表特点,在本次秋拍中将要亮相的“清乾隆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和”清乾隆-嘉庆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

融西方、广东和皇家制造于一体

乾隆帝的“钟级”梦想


1760年,随着粤海关采买英国钟并大量进贡给宫廷,广州地区学习并模仿英国钟的风气也与日俱增。所不同的是,英国钟结合了欧洲巴洛克、洛可可、中国风以及新古典主义的艺术设计风格,而广州钟则从题材、造型、工艺、机械等方面更加本土化和民族化。

“中西合璧”是盛清时期“广钟”的重要艺术特色这件“清乾隆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无论在艺术造诣还是技术水准上都体现了乾隆时期广州钟表的最高水平。

常伟指出:“这件作品是本次钟表拍卖的重中之重,是一件融汇西方、广东和皇家制造于一体的重器。”


视频: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



这件座钟的造型设计和装饰分别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透明珐琅工艺、料石镶嵌工艺和具有浓郁西洋风格的金属雕刻工艺。中西两种不同艺术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另外,钟表的内部也体现出了中西方的兼容:钟表机芯产自英国,质量上乘,是18世纪的顶尖机械技艺,其与卓越的造型艺术相得益彰,实属难得。





北京保利2021秋拍

Lot.5583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

H:86.4cm

估价待询

备注:

1.美国亚伯马尔豪邸(Albemarle House)帕特丽夏·克鲁吉(Patricia Kluge)旧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1年6月15日,编号7232

出版: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董珍玩卷(下)》,编号565,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在当时,钟表匠师为得圣上欢心便将钟表表平增添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附加功能,这充分满足了当时皇室贵胄的猎奇心理。变换文字、音乐鸟、活动人偶、水法、行船、转花、滚球等,这些新鲜复杂的演示功能令人眼花缭乱,成为清宫钟表的又一大特色。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钟表,乾隆帝更是下令官员们不惜重金从海内外进行搜罗。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局部)

H:86.4cm



钟盘上面的布景箱由油漆彩画出房舍庭院、老树花藤,期间还有蛮人献宝运动装置,画面相互映衬,一动一静,俨然得趣。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局部)

H:86.4cm



上部的大吉葫芦腹部中间为一朵大转花,周围围绕着十朵小转花,这些转花围绕着恒定的翡翠中心转动起来,宛如一个个灵动的彩色皮球,令人眼花缭乱。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局部)

H:86.4cm



此座钟顶部的菠萝花也可以转动,其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此钟借水法、转花细节的巧妙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平静与克制,体现出蕴藏于表象之下的蓬勃激情。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局部)

H:86.4cm



同时,表盘正中嵌以饱满圆形浓绿翡翠,更具东方神韵。镶嵌鲜艳对比的彩色宝石和具有浓郁西洋风格的金属雕刻工艺,都是典型的乾隆时期广州钟表所通常采用的工艺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局部)

H:86.4cm



另外,座钟的中间部分则由紧密直立的玻璃柱组成水法景观,随着玻璃柱的转动,犹如一帘瀑布飞泻而下,水瀑四面由雕刻精细的铜鎏金花叶式柱支撑、遮掩花柱和水瀑,虚实相间,宛若天成。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局部)

H:86.4cm



在装饰细节方面,整个铜鎏金框架布满涡卷毛莨叶雕饰,底部四足上均有涡卷叶饰纹样与上部呼应。钟表的侧面立柱部分布满蕃花和葡萄叶造型,雕刻极为精美。葫芦瓶上部的“大吉”二字则是中国文化本位的宣言,福禄(谐音葫芦)吉祥之念溢于言表

左右滑动查看局部图片


当此座钟的报时声响起,上述各个机关即开始运转,纵横交错、蔚为大观,俨然一副玲珑华贵的皇家气象。


关于葫芦式钟,清宫档案中有明确记载:乾隆十九年六月十六日,皇帝下旨“将热河紫浮旧陈设葫芦式铜撒花镀金架铜镀金座表一件,带着进京去交做钟处,将旧穰子拆用,另换新穰子一分”。

这不仅反映出了乾隆帝对清宫庋藏钟表的改造,还可以将这种改造认为是“御制钟表”的一种延伸。

根据2011年出版的《乾隆的“钟极”梦想》专著以及学者最新的发现研究表明: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日,御花园内出现了“绿叶玻璃花转人形西洋葫芦式水法转盘玩艺时刻问乐钟一对”,此对座钟的用途为年节时进行陈设的装饰摆件。对应本次拍品的特征以及相关时间点,这件“清乾隆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极有可能就是当时这对钟表的其中一只

故宫博物院馆藏有一件清乾隆时期的“铜鎏金葫芦式转花钟”,其与本品的机芯署名完全相同,外观也极为相似。而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件座钟没有计时盘上部的跑人装置。



清乾隆 铜鎏金葫芦式转花钟 故宫博物院藏



通过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同时期不同款式的葫芦钟进行比对,此件“清乾隆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是至今所见极其特殊的“宫廷钟表”实物,对于研究“极品广钟”和“御制钟表”的互动关系以及相关发展脉络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嘉庆帝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

宫廷典藏之稀有极品广钟


本次拍卖的另一件”广钟“精品则是“清乾隆-嘉庆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


视频:清乾隆-嘉庆 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



这件座钟高46厘米,尺寸较小于其他同类型钟表,但却更显精密的机械美感,此钟为非常稀有的极品广钟,钟盘上写有嘉庆帝即位前所作的诗句,初步可以断定,这件座钟为清帝身边的近物,并放置于书房供赏玩。

 


北京保利2021秋拍

Lot.5585

清乾隆-嘉庆 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

24.5×20×46cm

估价:RMB 25,000,000-35,000,000

备注:

1.英国藏家旧藏



此座钟分为三层,下层布景箱内居中的是一朵旋转宝石小花,两侧紧密直立的玻璃柱组成水法景观。中层安置表盘,表盘其下饰水法,其外部的钟壳则饰以蓝地珐琅彩彩绘,纹饰呈“孔雀羽”的造型,这在同类作品中不为常见。



清乾隆-嘉庆 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局部)

24.5×20×46cm



座钟上层饰活动翻杠小人,富有西洋情调。启动时,座钟有乐声叮当作响,伴以玻璃水法似瀑布般流动,宝石花卉绚丽旋转,翻杠小人上下翩然起舞,气氛欢乐,极具意趣,颇具外夷取悦龙颜之意。



清乾隆-嘉庆 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局部)

24.5×20×46cm



此件广钟不仅吸收了西方英国钟的传统特色及装饰细节,同时还融入了“葫芦、御题诗”等中国元素,顶部的菠萝与下面的水法可以旋转,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表盘以珐琅、墨彩、红彩书写嘉庆帝御制诗,诗曰“当今御咏:昼夜循环转,随时运不停,静观分刻数,岂敢自安宁”。此诗为嘉庆帝作为皇子时期的诗词。表盘以御制诗为饰,极为罕见。查阅公私收藏本品为孤例,彰显其作为宫廷典藏的卓尔不群



清乾隆-嘉庆 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局部)

24.5×20×46cm



常伟透露说:“18世纪末期,广钟的生产规模及制作工艺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状态,广钟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具有装饰性,这件钟表为广州极品钟表的代表之作,侧面由典型的“广珐琅”制作而成,同时还有孔雀羽毛及纹络的细节处理,旁边的葫芦造型有着福禄及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清乾隆-嘉庆 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侧面)

24.5×20×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有一块同时期的“清嘉庆铜镀金诗文怀表”,这块怀表同样有嘉庆帝的御题诗:“御制咏时辰表诗。昼夜功无间。循环二六时。枢机迭轮转。分刻细迁移。弦轴回旋妙。针锋迟速宜。惜阴堪警惰。精进不知疲。”



清嘉庆铜镀金诗文怀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这块怀表中的御题诗为嘉庆帝登基之后所作。这首诗的全文比这件“清乾隆-嘉庆铜鎏金御题诗西洋游戏人物钟”上的诗文要长。

对此,常伟表示:嘉庆帝对于钟表有某种特殊的感情,甚至已将钟表视为宫廷生活中的一部分。

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

西洋舶来钟表之最


乾隆时期,钟表的观赏性能被大为强化,钟表开始集走时、报时、音乐、活动景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精妙绝伦,从这件“清乾隆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就可见一斑。
 


视频:清乾隆 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


这件打乐钟通体分为三层:底层为击乐台座,内设活动机械装置,台座正面为正圆表盘,表盘周围及台座以放射状镶嵌蓝、白、红、绿四色方形料石,中层亭内还有一位西方儿童双膝跪地,手持钟锤。




北京保利2021秋拍

Lot.5584

清乾隆 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

H:64cm

估价:RMB 15,000,000-20,000,000

备注:

1.日本关西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1年6月15日,编号7233

出版: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56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清乾隆 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局部)

H:64cm



儿童身后还设有一组屏风,为铜鎏金藤蔓花,中间嵌蓝、白、红色料石花。顶端以中国传统十字脊屋顶为支架托起正圆形盘,盘上部附金色陀螺,半球形玻璃面下设皮球转花。

左右滑动查看局部图片


此钟通体鎏金,凸雕串珠纹和毛茛卷叶,底座下设狮足,底座两侧正中饰浅浮雕双狮鹫,其前肢相抵与涡卷毛茛叶饰形成十字状。狮鹫长有狮子的躯体与利爪、鹰的头和翅膀,其最早出现在古巴比伦神话中。




清乾隆 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局部)

H:64cm



整个座钟外形线条爽利平直,纹饰装饰线条以椭圆、多边为主,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强烈对比,塑造一种奇妙而浪漫的形态,雕塑感扑面而来,犹如面对一座神秘奢华的宫廷建筑。


左右滑动查看局部图片


正是在这么一座微缩庄严的“建筑”之上,恰逢正点时,顶部转花自转,同时围绕中心翡翠转动不已,宛若花开,颜色频频转换,意趣盎然。敲钟儿童依次敲击钟碗,由于钟碗大小、厚薄的差异产生不同的音阶,清脆悠扬,儿童随着音乐摇头晃脑,煞是可爱。


左右滑动查看局部图片


每一刻钟奏响一次,一共四首不同的曲子轮番演奏。其实钟表所独具的律动美与这些外加的机械特质不谋而合,钟表工匠们也努力使它们更加有机地结合,并通过另辟蹊径的表达方式将之发挥到极致,心思巧妙,令人惊叹。


这件“清乾隆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也是盛清乾隆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英国舶来钟。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噶尔尼前往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关于觐见礼节,马噶尔尼拒绝行双膝跪拜礼,最后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乾隆帝不悦,称其“妄自骄矜”,对其所请两国贸易和建交问题一一驳回。


而此钟之双膝跪地打钟的西洋童子,显然与西方单膝行礼的礼俗并不相符,此钟应为西方使节投乾隆帝所好而专门特制的寓意吉祥的贡钟以满足乾隆帝自大的心态




清乾隆 铜鎏金转花西洋童子打乐钟(侧面)

H:64cm



据清宫藏钟记载,由18世纪伦敦著名的钟表匠威廉森制作进贡的“铜鎏金写字人钟”可与之相对照。


这件铜钟最底层的写字机械人在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一手伏案一手执笔,在发条驱动下,可以灵活自如地书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书写时,机械人的头部随笔摇动宛如一位书法家,西洋绅士写中国贺联,由此曲意逢迎的心愿可窥见一斑。 





清 铜镀金写字人钟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铜镀金转皮球花三人打乐钟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有另一件同时期“铜镀金转皮球花三人打乐钟”,这件座钟底座为乐箱,正面为光芒状的彩色料石,钟盘嵌正中。乐箱上跪三个敲钟儿童,三组钟碗被镂空花遮掩。儿童背后有一组屏风为铜镀金藤蔓花,屏顶有八朵彩色料石花。机器开动,顶端的小花围绕中心花朵转动,形似一个皮球。钟碗前金色镂空花转动,儿童敲打钟碗伴奏,热闹非凡。




北京保利2021秋拍

Lot.5582

18世纪(英国)金嵌画珐琅西洋人物中国市场梳妆盒表“THomas Grant”、“JoHn Barbot”款

H:15.2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备注:

1.欧洲重要私人收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3年12月4日,编号6115

出版: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56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这件“18世纪(英国)金嵌画珐琅西洋人物中国市场梳妆盒表”为乾隆时期的进贡珍品。其造型仿欧洲建筑,端正大气,通体以18K金为材质,饰镂空西洋卷草花纹錾花,镂空内嵌玛瑙板为壁,整件座钟尽显奢华之美。


根据盒与座钟上的刻英文人名款识,可以认定这件座钟为清乾隆时期英国金匠为中国皇室定做。此座钟刻款名为Thomas Grant, 盒子签名款为John Barbot。John Barbot为中国清代乾隆时期为数不多的被当朝皇帝所认可的英国金匠,可见这款座钟的价值非同一般。




18世纪(英国)金嵌画珐琅西洋人物中国市场梳妆盒表“THomas Grant”、“JoHn Barbot”款(局部)

H:15.2cm




18世纪(英国)金嵌画珐琅西洋人物中国市场梳妆盒表“THomas Grant”、“JoHn Barbot”款(局部)

H:15.2cm



在清宫收藏的欧洲进贡佳品中,亦有小巧精美的怀表精品。如“清乾隆铜鎏金镶红白玻璃钻怀表”。这款以对表为特色(两只一套),对装“宫廷表”是清朝所特有的审美取向,大多清宫对表如今在博物馆中才能看到。


视频:清乾隆 铜鎏金镶红白玻璃钻怀表



北京保利2021秋拍Lot.6430清乾隆 铜鎏金镶红白玻璃钻怀表D:7.8cm估价:RMB 250,000-350,000备注:北京资深藏家旧藏



乾隆帝喜爱赏赐钟表的记录也被档案所记载。如:“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赏令妃表一件,庆嫔表一件,颖嫔表一件,忻嫔表一件、问钟一件,多贵人问钟二件”。显而易见,这些受赏者是乾隆帝的嫔妃,说明钟表在宫廷人际关系互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乾隆帝执政的六十余年堪称中国古代钟表收藏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清宫钟表收藏的数量不但大为增加,而且还借由乾隆帝本人对钟表的认识从关注实用转到了追求奇巧,这不仅深远影响着清宫钟表的收藏品质和取向,还向整个西方证明了清王朝的雄厚实力。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北京保利拍卖、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禁二改丨盗用
编辑丨周花花




#今日份视频号




#欢迎加入我们


新媒体编辑、视频号运营、直播&视频剪辑虚位以待

联系及简历投递:

hr@zai-art.com/13581996254(微信同号)

更多详情:在艺招聘丨寻找热爱艺术写作、创意视频的你




往期文章回顾

开幕在即|宝龙美术馆用这场最大收藏展实现再次跨越
首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揭晓:中国设计的星光正汇聚成环
北京保利2021秋拍精品鉴赏直播季:带你品鉴秋拍最值得关注的作品
研讨会实录|宋代流行刊刻“兰亭”,“御府本甲之一”为何是第一流文物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